为进一步增强侨界人士对校情、省情、社情的了解,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集聚侨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自贸港建设,4月19日至20日,海南大学侨联调研团一行赴儋州、东方、三亚等地开展校情省情国情调研。
19日上午,调研团抵达海南热带植物园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昌试验站旧址,随后深入学校儋州校区进行实地调研。在海南热带植物园内,邱锡光副校长引领调研团成员向何康老校长塑像敬献花篮与鲜花,深切缅怀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奠基人、原农业部部长何康的卓越贡献,共同传承“丹心耀南疆”的爱国奉献精神。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昌试验站旧址,调研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旧址内的历史遗迹,并在旧址报告厅举办了海南大学第十一期“同心讲堂”。活动中,特邀嘉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退休干部陈海青老师,以“弘扬‘丹心耀南疆’爱国奉献精神”为主题,为调研团成员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专题报告。报告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热作人如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北纬18-24度的土地上成功引种天然橡胶,打破《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橡胶树生长地域的局限,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奋斗史。
随后,调研团前往学校儋州校区,对校区校园规划、教学生活设施建设以及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儋州校区管委会与儋州校区党委的相关人员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校区的发展情况。
19日下午,调研团深入学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东方市乐妹村,实地调研了乐妹村的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在乐妹村乡村振兴大讲堂报告厅,第十二期“同心讲堂”如期举行。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学校侨联副主席、学校派驻乐妹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德兵,围绕学校的帮扶措施、乐妹村的主要举措、帮扶成效及乡村振兴的未来规划,为调研团成员作了一场详细报告。调研团成员与乐妹村村“两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提出了诸多促进该村产业升级的宝贵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20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崖州湾科技城,先后调研了崖州湾科技城产业促进中心、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以及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全面了解崖州湾科技城的整体规划、建设成果及相关平台的运营状况。随后,在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717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侨联副主席、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吴友根主持,调研团成员、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留学归国人员等2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座谈会上,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院长李海燕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及学科建设情况。与会人员围绕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如何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校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杨志昕总结讲话时表示,校侨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侨界人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科研教学工作。她鼓励大家充分发挥在海外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优势及前沿学术资源,将海外先进经验与国内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展现独特价值。校侨联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归国人才服务机制,助力大家将国际前沿技术转化为科研教学实践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侨界智慧。
20日下午,调研团前往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实地调研了该村的睡莲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及村庄建设治理情况,并与该村村“两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座谈交流。座谈中,调研团成员就睡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植技术、产品开发与营销、文旅项目策划、校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此次海南大学侨联校情省情国情调研活动内容丰富、行程紧凑、成果显著。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充分发扬“丹心耀南疆”的爱国奉献精神,不断拓宽科研教学视野,注重跨学科、跨区域的产学研和校地协同,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服务学校“三大改革”和“七大任务”,勇当先锋、积极作为,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文:王明繁
图:傅悦、王明繁
审核:姚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