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男,1978年3月,山西晋城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箴言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法学名著序》
教育背景
吉林大学法律硕士(2003年6月),吉林大学刑法博士(2006年6月)(博士指导教师:李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合作导师:高铭暄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社会兼职
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2014“双千计划”
荣誉奖励
1、《犯罪参与类型再思考》一文获2013年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建构》一文获2011年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3.《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消解》一文获2013年第四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代表性成果
近年代表性著作:
1、《共犯与身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2、《侵犯个人法益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侵犯社会法益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犯罪参与体系之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近年代表性论文:
1.《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建构——兼评对限制正犯概念的反思性检讨》,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10全文转载。)
2.《共犯论体系建构之设想》,载《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年3月。
3.《共谋共同正犯中国化之困境及其解释路径》,载《中外法学》,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5.3全文转载。)
4. 《犯罪参与类型再思考》,载《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5期。
5.《行为概念的厘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4.2全文转载。)
6.《从属性观念下共犯形态论之阶层考察》,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3.10全文转载。)
7.《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消解》,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4期。
8.《经济刑法立法模式之比较与选择》,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
9.《信用卡诈骗罪与诈骗罪关系辨证》,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2期。
10. 《身份犯本质刍议》,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3期。
11.《海上犯罪的立法规制之模式构想》,独著,载《海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2全文转载。)
12. 《共犯本质论之我见》,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
13.《共犯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载《刑事法评论》第21卷。
14.《身份犯概念解析——对我国刑法理论中身份概念之相关问题的反思与重构》,载《刑法论丛》2008年第13卷
代表性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海上非传统安全犯罪的刑事规制对策研究(2013年立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比较法视域下我国共犯论体系之建构与完善(2010年立项);
3、海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海洋刑法学视野下海上犯罪之法律规制(2012年立项)
4、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共犯设立模式之比较与选择(2009年立项);
5、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犯罪构成视野下的混合共犯研究(2008年立项)
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992664@hainanu.edu.cn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