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次有意义的探秘活动——记民革海南大学总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探访红色之旅
    [ 来源: 统战部 ] 2011年07月07日 09:55 点击:[]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革海南大学总支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探访红色之旅和熔洞探秘之旅。

2011年6月25日,民革海南大学总支委员会一行28人,在主委宋静敏教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海口石山镇火山口附近一个乡村探秘“蝙蝠洞”,在村民向导引领下,冒着酷热的烈日,徒步穿过齐人高的杂草丛生的崎岖小路。年轻的党员同志搀扶着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同志,不到半个小时,尽管都已经汗流浃背,但下到距离地面约二十米的熔洞洞口时,阵阵凉风从洞中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这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熔洞,长约两公里。据地质考证,琼北火山喷发始于新生代早第三纪,距今约100万年;最后一次喷发是第四纪全新世,距今约2.7万年。巨厚炽热的火山岩浆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表层首先冷却成岩,而内部岩浆处于高温熔融状态,集结流动,岩浆供给,不断流出,最后熔岩排空形成了一条条高约5米、宽约10米的“地下长廊”。这个“蝙蝠洞”从专业上称为“火山熔岩隧道”。海口火山熔岩隧道多达30多条,最长达2000余米,熔岩隧道之多、之长,地质景观之丰富,在同类地质景观中罕见。老同志们坐在洞口纳凉,年轻的同志拿着手电筒深入熔洞深处探秘、观赏。随处可见熔岩、巨石、崩塌、塌陷、积水等作用形成的洞貌,以及蝙蝠、不长眼睛的蛐蛐和蝎子等生物。

接近中午时分,在向导的引领下又参观了自宋朝至清朝遗留下来的石头村——石山镇荣堂村火山石古村落。整个村落在参天大树之下,石头古村落错落有致。数百年来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火山石建成了这座石头村。两边过人高或齐胸高的墙壁、道路、院墙、墓地、石门、石屋、石井、石洞、石磨、石盆、石池、石臼等触目所及的建筑、生活、劳动用具等都是取材于火山石。脚下火山石铺就的村道,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后,这些多孔的火山石基本上被磨平。石头古村落虽然早已没有人居住了,可原始的村容村貌、家庭院落完好有序,石屋的客厅、厢房、厨房、石磨等完好无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野生的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伸手可摘。据记载,荣堂村是一个超过8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钟氏始祖是南宋时期从福建到海南做官的钟明显,这是荣堂村有据可查的根源,钟氏始祖用火山石做成的石棺就平地裸放在地面上。

走出荣堂古村落往左转几十米,接着又进入到了第二个熔洞,它是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命名的“七十二洞”。这其实也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火山熔岩隧道”,呈半圆形,长约20米。这里也是一条天然的通道,通往村民的耕地,也可以当作休息乘凉的场所。再往前走,是一座更长的隧道,进洞后可以看见更多的熔洞入口。据我们考察,这个熔岩隧道外壳较薄,由于数万年受雨水浸蚀、大树重压而造成重力崩塌和塌陷,形成了一个个熔洞断裂,从而形成了“七十二洞”。再往下深入神秘的“七十二洞”1000米左右时,发现曲折回旋的熔洞洞中有洞。当前途没有去路时,猛然发现一个40厘米左右的小洞口,匍匐钻过悠长的小洞以后,猛然又发现里面有数个近千平米的大厅,洞连洞、洞套洞,洞顶高度仅1米多直不起腰来。洞内黑暗而寂静无声,偶然听到微弱的滴水声有节奏的“滴答”作响,这里面已经没有了任何动物和昆虫,不过里面的氧气是充足的。如果没有胆大而熟悉的向导带领,是不能进来的。据陈铭枢(首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国上将)1933年编修的《海南岛志》记载,里边还有更长更多的熔洞可探:“由此复入,歧路甚多,带糠秕洒路,二三里未到尽处,传此洞与西南方递莲峒相通,未知可否”。

据村民委员会主任介绍,当年日本鬼子侵略海南时就占据了石山镇,并且在火山口下的山体里开凿巨大山洞做军库,用于囤粮食囤弹药。抗战胜利后,在反动势力极其嚣张之时,我一部分琼崖纵队战士在被敌人逼得无处躲藏的态势下,为了保存实力,都躲进洞中,靠吃野果、鼠肉、蛇肉为生,坚持和敌人迂回,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敌人。就是靠着这种精神,琼崖革命创造了廿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壮举,赢得了海南的彻底解放。

此外,这次活动也使大家进一步地理知识,知道什么是火山喷发而留下的高低、长短不一的“火山熔岩隧道”,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火山过后上天赐予了这里丰富的火山资源:美丽的火山群、神奇的熔洞、完美的生态、古朴的村落。还有,清新空气、甘甜泉水、纯朴的乡土风情和山乡美食等,这里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原生态的宝贵财富。

(民革海南大学总支 宋静敏、姜振民)

关闭

  • 联系地址:海南大学-统一战线工作部
  • 电话传真:0898-66273693
  • E-mail:tzb@hainanu.edu.cn
  • Copyright © 海南大学-统一战线工作部